佛陀伐那山的探險紀實

Dada H
Jan 26, 2023

--

印度曾經是佛教的國度,阿育王時期開始,印度各地修建了許多佛塔和寺院,標示著佛陀與眾弟子曾經的足跡。但隨著佛教在印度的沒落,這些佛塔和寺院被破壞、佔領,直至被世人遺忘。隨著19世紀英國探險家揭開印度佛教神秘的面紗以來,已經發現了許多的佛教古蹟遺址,例如菩提迦耶、鹿野苑、王舍城、舍衛城等。自此,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絡繹不絕地來到這塊土地來探訪佛教遺跡,緬懷佛陀與聖弟子們傳播正法給世人的恩德。

在2016年左右,我於菩提迦耶的書店買了一本近代的考古書籍,由新那蘭陀大學所編譯,裡面詳細描述了許多佛教遺跡的地理位置,同時也刊登玄奘大師於大唐西域記裡面記載的朝聖路徑。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,原來印度各地仍有許許多多的遺跡仍待被發掘和考察。而書上記載了近年來於菩提伽耶近郊發現的兩個遺跡,一個是佛陀伐那山(Buddhavana),一個是阿修羅山洞 (Asura Cave)。這兩個佛陀曾經住過的洞穴,這些年來一直盤旋在心頭,很想要親身探訪一窺究竟。

2022年12月底我們來到了菩提迦耶,當時正值達賴喇麻尊者的法會,只見滿城盡是朝聖者、商人、當地觀光客與乞丐。出發前,我聯繫上了菩提迦耶的好朋友Mukesh,他是土生土長的菩提伽耶人,在內觀中心擔任法工,且經營了一家旅行社。他告訴我菩提伽耶近年來的發展越來越蓬勃,飯店商家四處林立,來朝聖和觀光的人越來越多,每到朝聖季節,他都會去到幾十公里外的媽媽家來迴避這裡的人潮。

久違的Mukesh

在互相關心彼此的近況後,我拿出那本考古書籍,指出我想要去的地點並請他協助安排,然而他也沒有去過這兩個鮮為人知的地方。他看著書中的照片說,其中一位就是他的朋友,可以幫我聯繫一下,真的是太巧了,冥冥之中自有安排。他朋友在電話中告訴我們前往佛陀伐那山的途徑,並告訴我們到了那裡附近可以聯絡一位叫Vijay的在地人,聽他如此安排,我頓時感到心安不少。

佛陀伐那山 Buddhavana(地圖左邊)和阿修羅山洞 Asura Cave(地圖右邊)的地理位置
圖中左二的男子是Mukesh的朋友,也就是為我們指引途徑的人。(中間那位是神秘人物,等等登場)

隔天一大早,車子從菩提迦耶出發,大約開了一個多小時,抵達了空曠的山區,司機拿出手機撥打給Vijay,過了一會,就看到Vijay在馬路旁迎接我們,他上了我們的車後指引著司機來到一座山的山腳下。

我們下車後開始往山上爬,沿途盡是碎石、荊棘和草叢,好在路途不算遙遠,一下子我們就抵達山洞的入口。

年事已高的Vijay,行動已不太便利仍率領我們向上攀登,十分感激他的熱心

山洞周圍隨處可見佛塔與佛像的碎塊,佛教在印度凋零後,這裡也被世人所遺忘,任由佛塔遺跡在這裡靜躺了千百年,若不是被這位Vijay的農人發現,再被新那蘭陀大學驗證,不知道又要等多少年,才會重現在朝聖者的雷達中。Vijay的家中也堆滿了遺跡的碎塊,多年以來,他都為了守護遺跡而努力,隨喜他護衛佛陀聖地的功德。

進入佛陀曾駐足的山洞,靜坐了一會感到身心安定,清涼自在,這裡的環境如此寧靜安詳,與吵雜人來人往的鬧市形成強烈的對比,難怪往昔聖賢總是喜歡遠離塵囂,獨身一人於山林中。山下的孩童們,隨著我們一路上山,與其他已經被開發已久的聖地的小朋友們相比,這群孩子顯得格外純真無染,只是靜靜地陪著我們,並四處撿一些遺跡碎片給我們看。

根據大唐西域記所記載,佛陀伐那山距離雞足山有一百餘里,佛陀曾在此山的山洞中獨自度過一宿,於旁邊的磐石平台上,帝釋和梵天王為佛身塗抹檀香。原文如下:

鷄足山東北行百餘里,至佛陀伐那山。峯崖崇峻,巘崿[1]隱嶙,巖間石室,佛嘗降[2]止。傍有[3]盤石,帝釋、梵王[4]摩牛頭[5]栴檀塗飾如來,今其石上餘香郁烈。五百羅漢潛靈於此,諸有感遇,或得覩見,時作沙彌之形,入里乞食,[6]隱顯靈奇之迹,[7]羌難以述。

近年來被設立的佛塔,和四周的建築遺跡。
與佛教聖地守望者合影

遙想不久的將來,此地是否會出現在世界各地朝聖者的地圖上,他們將會在此進怎樣的儀式和儀軌,而又會有多少商販和乞討的孩童隨之而來,實在不得而知。此時此地的寧靜安詳,留存佛陀時代的景色,顯得格外的珍貴與稀有。

後記:當我們驅車前往下一個秘境的途中,與一位白色衣服的人問路。他上車後帶我們走了一小段路。車子抵達了一個地點停下來,他遙指遠方的山區,告訴我們說接下來就要步行幾公里,才能抵達目的地了。時間已晚,我們得繼續前進到王舍城,這個地點只待日後有機緣再來探險了。後來相談才發現,原來他也在第一張照片中(圖中),這張照片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,沒有想過會遇到照片中人,這真的是難得的緣分,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相遇。

身穿白色衣服的路人,原來就是書中照片中間的人
前往阿修羅山洞 (Asura Cave)的方向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