訓練專注力的科學

Dada H
9 min readJul 25, 2019
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以下類似的經歷:在書桌前坐下,下定決心要在今天結束前專心地把一篇作業寫完,但才寫了一兩行字心就開始神遊,把自己最近發生的事情一件一件拿出來想,或者開始規劃未來的行程 — 晚上要跟誰吃飯,週末要到哪裡去玩,不然就是拿出手機漫無目的地滑阿滑,看著臉書一則又一則無關緊要的貼文,或是在Youtube隨意瀏覽無窮無盡的短影片。忽然間瞄了一下手錶,天阿!時間已被消磨掉了那麼多,這時才繃緊神經,開始全神貫注在作業上。

從小開始,我們就被教導要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情,我們才有可能獲得卓越的成就。這是件聽起來合情合理,但為何我們就是很難去達成?很多人開始批判自己或責怪自己,認為那些成功人士的心性本質一定與我們的不同,但其實心愛遊蕩這個毛病,是我們天生就具有的特性,而且我們心神遊蕩是如此的頻繁 — 哈佛心理學家Matthew A. Killingsworth觀察一萬五千名成人每日的作息發現,有47%的時間他們沒有專注在手頭上的事情。該研究指出:『一個喜愛遊蕩的心是一顆不快樂的心』。因為當人們胡思亂想的時候,通常想到的是不開心的事情,例如擔憂、焦慮和讓我們感到後悔的事情。(參考資料一)

這完全呼應到古老的諺語『活在當下』的重要性。 許多洞察人心的老師深知人們愛做白日夢的這個特性,因而發展出許多可以訓練專注力的方法來對治,而現代腦科學家也發現我們的大腦有可塑性,透過經常性的鍛鍊,能夠使本來不相連的大腦區域發生聯繫,來開發出許多能力,專注力就是其中之一。

在之前的文章裡面有提及,透過觀察呼吸的練習,我們可以培養許多的能力,而最先被開發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專注力。而專注力是如何被訓練出來呢?在觀察練習呼吸的時候,我們閉上眼睛,身體靜止不動,並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呼吸的進出上。觀察了一陣子之後,我們的心念遊蕩了起來,開始想東想西,過了好一會我們才發現自己把呼吸忘了,這時候再把注意力拉回來到呼吸上,然後繼續保持對自然呼吸進出的覺知。這個情況會在練習中不斷地發生(除非你睡著了 XD)。(圖一)

圖一:練習觀察呼吸的心路歷程

一旦開始這樣練習,絕大多數的人會發現,我們的心是多麼不受控制,心神遊蕩的狀況會一而再,再而三地出現,有些人甚至覺得自己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,而感到挫折或灰心。

心神遊蕩時的大腦運作

然而,只要我們試圖去了解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,就不會去責怪自己為何做不到這個看似簡單其實很難的工作。美國維吉尼雅大學的腦神經科學家Wendy Hasemkamp 就針對了觀息法專注力訓練做實驗,並找長期練習觀息法的人來做實驗對象,找出了在練習時大腦的運作過程。

首先,我們大腦中有一個神經網絡,稱作預設模式網路(Default Mode Network),當我們在休息的時候它就開始運作。而許多研究報告指出,當這個預設模式網路運作的時候,我們就開始心神遊蕩,開始想東想西,大多是在想關於自己的事件(參考資料二)。在練習觀息法的過程中,每當我們發現自己在心神遊蕩時,負責察覺和偵測事件的腦區(dACC)就啟動了,這時預設模式網路就會被關掉,我們不再胡思亂想。而當我們將注意力從念頭拉回到呼吸上,負責執行控制的腦區(lateral PFC and lateral inferior parietal cortex)就啟動了,讓我們將注意力從原來的目標轉移到新的目標上(從念頭轉到呼吸)。而當我們將注意力持續停留在呼吸上,負責持續專注的腦區(dlPFC)就被啟動,它的作用就是讓我們維持我們的注意力在一個特定的目標上。過不久後,預設模式腦區又啟動了(無限迴圈)。

圖二:觀察呼吸的專注力練習的大腦運作過程

理解了大腦運作的過程,我們練習觀察呼吸的要點,就不用著重於把這個煩人的預設模式網路關掉,讓我們免於心神遊蕩的干擾,我們是可以透過『練習覺察到自己的心神遊蕩,再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,並延長我們注意力』的這個過程,來訓練和強化我們覺察力專注力

打個比方,當我們上健身房舉啞鈴時,我們會舉讓我們感到沈重的啞鈴,藉以訓練我們手臂的肌肉。如果我們舉很輕的重量,則身體肌肉沒有受到刺激,就達不到訓練的效果。等到身體適應了這個重量,我們會輕而易舉地舉起它,不再像之前一樣那麼費力了。相同的,每當我們察覺到心神遊蕩時,我們的覺察力就增強了一點,而每當我們重新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時,我們的專注力就增強了一點,久而久之,我們會發現自己覺察力變得更敏銳了,心只要一跑掉,我們馬上就會知道,而且很容易就把它拉回來,把注意力停留在呼吸的時間也就被延長了。所以下次當你注意力跑掉了,與其試圖把內在的自我對話關掉,不如把這個大腦『心神遊蕩』功能拿來當作是練習覺察力和持續專注力的啞鈴吧。

從EEG腦波監測來檢視心的運作過程

當使用Bhavana的腦波監測Moments App,來觀察受測者練習觀息法時的腦波變化,就可以看到心的運作過程。(圖三)

圖三:練習觀呼吸時的腦波變化

每當心神遊蕩的狀況一發生,平靜度(細節請參照前一篇文章)的波形就開始上揚,呈現較為躁動的狀態;而當受測者發現心神開始遊蕩,並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,這時波形就逐漸趨緩。而波形上揚再轉為趨緩的情況也會在練習期間不斷地發生。

我們也觀察長時間練習觀息法的人的腦波變化,可以看到其練習觀息法時的心理狀態與日常動盪起伏的心理狀態,有著明顯的不同(圖四)。

圖四:注意力停留在呼吸上,且停止內在對話

以上圖為例,當受測者可以很穩定地觀察自然的呼吸時,安定指數就會大幅提升(96%),這是由於受測者已經累積了足夠的練習時間,熟練了這個方法,當心念一升起,可以立即覺察到,不讓它跑遠,並且可以將注意力停留在呼吸的時間延長。而這也應證了針對資深的靜坐者的大腦研究,其大腦中負責持續專注力的腦區確實出現了變化(參考資料三),因而讓這個觀察呼吸的工作變得更駕輕就熟。

練習專注力的好處

訓練專注力的好處是什麼呢?研究報告指出專注力的心智訓練能讓心情愉悅,改善短期記憶,提升工作效率,甚至只要短暫地練習就可以降低疲勞和焦慮,並且開發出洞察力。(參考資料四)

『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發現,成人大腦仍然可以因為經驗而出現改變,這和靜坐可以帶來益處的研究結果十分一致。這些研究顯示,當我們學會如何拋球雜耍或彈奏樂器之後,大腦會出現變化,也就是具有神經可塑性。負責操控拉小提琴手指的腦區,會在學會小提琴的同時逐漸變大,類似的過程也在靜坐冥想練習時出現。在周圍環境沒有變化的情況下,靜坐冥想者調控自己的心靈狀態來達到某種內在的充實感(inner enrichment),這種狀態會影響大腦功能與結構。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,靜坐冥想可以改變大腦的功能性迴路,並產生對心靈、大腦以及整個身體都有益處的效果。』

— 出自 大腦靜定 冥想的科學

而對於有經驗的禪修者,持續專注力的練習不只提高我們諸多的能力,更重要的事,它是讓我們可以維持快樂與平靜的關鍵之一。在原始佛教的經典中有詳細記載禪修者的個人體驗:

當他們持續不斷在覺察自己身心時,心就遠離了煩惱,內心充滿快樂,而因為內心的快樂,所以在身上也感到難以言喻的舒暢愉悅的感受,而後進入到寧靜安詳的心境。(參考資料五)

— 經藏. 長部. 沙門果經

結論

所以下次當你發現你心完全不受控制,遊蕩地很厲害時,不妨試著去接受『心很愛遊蕩』的這個事實,了解這其實是我們大腦的『預設功能』,然後試著回到當下的呼吸,讓心專注穩定下來,每天練習個三五分鐘,這樣你才可以在時間截止前,把你的作業做完。

iPhone App連結:https://apps.apple.com/us/app/bhavana/id1475236215
Android App連結:https://play.google.com/store/apps/details?id=life.bhavana&hl=en

參考資料:

一: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https://news.harvard.edu/gazette/story/2010/11/wandering-mind-not-a-happy-mind/

二:Buckner, R.L., Andrews-Hanna, J.R., Schacter, D.L., 2008. The brain’s default network https://psycnet.apa.org/record/2008-05643-001

三:Neural correlates of attentional expertise in long-term meditation practitioners https://www.pnas.org/content/104/27/11483.full

四:Mindfulness meditation improves cognition: Evidence of brief mental training http://jtoomim.org/brain-training/Zeidan2010_Mindfulness_Meditation.pdf

五:『觀察自己,舍離彼五蓋者,而生歡喜,生歡喜者而身輕安;身輕安者而覺樂,覺樂者而心得三昧。彼離諸欲、離不善法;有尋有伺、由離生喜樂,達初禪而住。彼由離生喜樂,以流潤充滿盈溢周偏其身;以由離生喜、樂,無不普洽其全身。』

--

--